东盟可能把黄金交给中国保存股票配资相,美元的霸主地位要彻底终结了?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传言。据彭博社报道,中国正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吸引友好国家来买黄金,并且让它们直接把黄金托管在中国境内,已经有东盟国家在做相关准备。
消息传出后,全球投资者都在热烈讨论,要是这事真能推进,全球货币体系可能会有大变动。
为什么这事儿影响这么大?先给个明确的结论:现在谁能掌握黄金储备权,在很大程度上就握住了全球货币的话语权。这当然得从美元怎么成为世界货币说起。
近百年前,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规则,35 美元兑换 1 盎司黄金,其他国家货币再跟美元挂钩。这一下,美元成了全球黄金的 “托管人”。
各国要做国际贸易,要么持黄金,要么持美元,最方便的法子就是把黄金直接存到美国金库,随时能换成美元用。从那以后,全球黄金源源不断流向美国,美元也有了 “美金” 的称号,彻底坐稳世界货币宝座。这就是黄金储备权和货币话语权的紧密联系。
但这几年,风向明显变了,各国对把黄金存在美国的疑虑越来越深。
首先,美国的债务问题已经摆上台面,美债规模早就突破 36 万亿美元,这个债务黑洞还在越滚越大。再加上美国动不动就把美元当成武器对付世界。
俄乌冲突后,俄罗斯不仅被踢出 SWIFT 系统,3000 亿美元外汇储备还被直接没收。而且,美国保管全球黄金的诺克斯堡金库,半个世纪都没公开过真实情况,连特朗普、马斯克都怀疑里面的黄金是不是还在。这一系列操作让各国彻底看清:美国和美元没那么可靠了。
于是,全球掀起了 “黄金回家潮”。德国就花了大价钱、用了四年时间,硬是把存在美国的 674 吨黄金运回了本土。
这几年,全球去美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,黄金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涨到 20%,超过欧元,仅次于美元,而且几乎 95% 的央行还在继续增持黄金。这些迹象都说明,全球货币格局正从美元独大转向多元共存。
东盟考虑把黄金存到中国,这事儿确实史无前例。中国开放金库接纳外国央行存金,绝非一时兴起,而是早有布局,简直是 “一箭双雕” 的妙招。
从交易层面看,这大大便利了各国的贸易往来。以前各国跟中国做生意,赚了人民币得先换成美元,才能去中东买石油等商品,绕了一大圈还得看美元脸色。现在不一样了,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,各国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兑换黄金,或者用黄金兑换人民币。
这种人民币加黄金的组合,能直接避开美元 “卡脖子” 的风险,自然能减少各国对美元的依赖。2025 年 6 月,上金所还在香港启用了国际板指定交割仓库,实现了离岸人民币黄金实物交割,这更是给国际投资者吃了颗定心丸。
从货币层面讲,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是重大助推。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,十国已经全部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,其中六国还把人民币列入了官方外汇储备。
再加上中老铁路、印尼雅万高铁等用人民币融资的大项目落地,东盟国家正慢慢养成用人民币计价、结算的习惯。要是未来能打通黄金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,这些国家和其他地区做贸易时,也能用人民币衔接,人民币的全球支付占比肯定会大幅提升。
不过我们必须客观承认,美元霸权不会一夜崩塌,它在全球支付、储备和计价领域的优势还会维持一段时间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早就瓦解,黄金的硬通货地位从没动摇过。
中国推动的 “人民币 + 黄金” 模式,本质上是在构建一种新的金融选项,不是要取代谁,而是给各国多一个可靠的选择。
这一系列变化传递出清晰的信号:全球货币体系正在告别 “美元唯一” 的时代,多元货币共存的新格局正在形成。美国要是继续把美元当武器、无视各国对金融安全的需求,只会加速自身优势的流失。
反观中国正在通过黄金托管、人民币结算等务实举措,正在全球货币格局重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。未来的货币竞争,拼的不再是霸权股票配资相,而是信任与便利,这或许才是全球金融秩序最该有的样子。
思考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